著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又回翻了新物種爆炸吳聲提到的家庭會員,除了沃爾瑪推出的家庭流媒體訂閱服務VUDU外,亞馬遜也推出家庭會員以及小米家居物聯網為基礎的會員體系,在原有數據聯系和連接的豐富度、共享性、互通性外,也增加了關于家庭情感的溫度。
成員共性形成的家庭個性,這是未來企業一個很好的獲客點,喚醒部分相關聯企業對家庭服務運營方式的轉變。但在此之前,我們可以簡單談一談會員。
國內會員并不是一個新奇的名詞,無論是線下零售、線上電商平臺,會員已經被流行且普遍存在,近似于優惠券、折扣卡,享有低于銷售價的成本價,亦或知識/內容付費,功能/工具的使用,它也是企業不斷喚醒用戶、激活用戶的營銷手段。
國內家居會員發展不新奇,但只是一張折扣卡
在擁有4萬億規模的家居市場,會員營銷這種方式也不少見。2009年3月居然之家推出居然會員,只要在店鋪內消費一定數額產品后即可獲取會員,并享受折扣/優惠活動,包括后續的保潔服務以及維修服務;2015年紅星美凱龍也開始正式啟動會員招募,提出未來建立基于大數據挖掘下的會員定制化內容營銷……因為工作屬性和很多家具商場都有接觸,但論起會員印象最深的還是宜家。
從數據出發,國內營收近百億的家居品牌或商場不多,縱使營收達到一定數值運營成本也不低,在提升營銷效率和降低營銷成本方面,企業暫時沒有依靠會員的方式來實現應有的功能。據宜家最新財報數據披露,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宜家中國銷售額預計達到147億元,迄今為止宜家在中國開業店鋪數量25家,對比紅星美凱龍全國256個商場,2017年總營收109.6億元,宜家單店銷售是紅星的13.7倍。
1550萬會員,超強用戶粘性給宜家帶來了什么
以上這種比喻可能稍有不嚴謹,據億歐智庫了解,自2005年12月宜家中國招募會員,截至2017財年,宜家中國會員量達到1550萬人,宜家全球財報總結道會員正以每天3萬名進行增長。從最開始募集130多萬會員后宜家發現,會員每一單平均購買量比非會員要多30%,這個數據也被寫進宜家客戶關系管理分析里。
會員的方式給宜家帶來了更強的用戶粘性,養成用戶逛店的習慣。無論是推出免費咖啡、提供家居規劃設計咨詢服務,裝修講座,還是在舊款被停止生產前給用戶溫馨提示看是否須有售后服務,宜家會員刷卡記錄也帶來了用戶購買商品的數據,可以有效推出新市場和服務,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單線、精準營銷。
入駐宜家會員需要提供家庭信息,根據家庭組成結構的不同定點推薦的內容也不一樣。提前優惠通知,每月會員活動,新品體驗,宜家在強關聯會員這件事情上值得家居品牌學習。
國內家居品牌做會員價值小,低頻、耐用等屬性制約
宜家的成就當然不是因為會員制,億歐此前分析宜家開通電商業務時強解讀過,宜家的收入一直穩定增長,是因為超51個國家的供應商規模采購優勢,對用戶日常需求的民主設計,提供給會員的福利等等。也正因如此,宜家的模式也不太適用于國內的家居品牌,部分企業想要成為中國版宜家也不攻自破。
但一個可預見的趨勢是家居品牌正為流量遷移焦灼不堪,瓜分流量的有阿里京騰大線上流量平臺,裝修公司整裝化,軟件工具平臺化等等,如果落實社交新方式,會員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營銷方式。但據億歐智庫了解,家居品牌做會員服務的極少,在與幾位一線家居品牌總負責人聊過之后,達成了一個共識:如果擁有完整的大家居鏈條,會員體系是有大價值的,如果是單一品類,因為產品本身的耐用特性,十年后再挖掘會員用戶忠誠度太低。
能夠擁有完整大家居鏈條的如紅星美凱龍和居然之家,可能會有發展會員的潛力,但家居某品牌創始人X認為紅星和居然只是地產商,所以沒有物權和定價權,流量重復利用的難度太大。會員制這種形式在零售市場可行,但相對于客單價不低的家居市場還是很困難的,因為頻率太低,天貓的會員體系也主要應用在高頻交易類目上,如果家居能高頻,可以不斷的推新,會員制會是一個好事情。
在與某投資機構知名分析師談到會員制時,C也認為家居品類和日用品的銷售邏輯還是存有很大的差異,如果走會員路子考慮因素太多,家居品牌本身品類限制,賣場里各品牌信息數據共享等。但不可否認會員制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尤其在流量鋪廣邏輯越來越難的當下,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體驗深度是值當被考慮的方向。短期會員制可能優先能在零售家居品牌如zara home,NOME有所成就,如果家居品牌也能找到適用的方式應該會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