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多年的市場沉淀以后,定制家居行業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行業標準。但是在市場愈加繁榮的同時,企業想要從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有人說,未來的定制家居市場將以設計論成敗,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行標將成市場發展助推器
2011年4月12日,廣州市寧基裝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索菲亞衣柜)正式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率先一步成為中國衣柜行業首家上市民營企業;2015年2月17日,好萊客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緊隨索菲亞步伐成為另一家整體衣柜上市企業;同年10月21日,廣東頂固集創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頂固家居)登陸新三板掛牌交易,成為繼索菲亞、好萊客后,第三家掛牌上市的定制家居企業。
有趣的是,以上三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都曾透露過未來想要拓寬產品品類,逐步將產品由單一品類拓展為包括臥室、客廳、餐廳、書房在內的整體家居產品。
除此之外,很多成品家具企業也在向定制家居領域頻頻伸出觸角。
先有曲美家居對外推出B8板式家具全屋定制服務,后來到了去年年末、今年年初之際,百強家具又全新打造并推出了“百強定制”系列產品,主打全屋定制概念,成為業內少數幾家能夠提供100%歐洲進口板材和實木家具全屋定制服務的企業之一。
按百強家具董事/總經理何弘毅的說法,企業之所以堅定信念進入到定制家居大軍的行列當中,并非是因為他們不再看好板式家具的市場行情,而是因為他們發現隨著一批又一批定制家居企業的進入,很多原本屬于板式家具企業的市場份額被搶奪走了,他們現在要奪回失去的市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為了順應定制市場日益旺盛的需求,北京歐派著重發力高端全屋定制,并將在京開出三家單獨的“歐派高端全屋定制”店面,并首度引入家裝設計師提供免費服務。
由此可以看出,現在的定制家居市場呈現出了繁榮發展的壯麗景象。
但是與此同時,對于定制家居產品計價方式五花八門、產品材料有所貓膩的新聞也不斷見諸報端。
于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今年1月1日,《全屋定制家居產品》行業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對于家具、護墻板、門窗、吊頂、櫥柜、衛浴、樓梯等家居定制產品作出了相應的規范要求。
對于該項行業標準的出臺,飛美家具總經理周凱軍稱,該標準的制定是在依據原有的國家家具產品規范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定制家具的產品特性,對產品的尺寸、包裝、五金件的連接等產品細節上做了一些相關要求。
“盡管行業標準剛剛出臺,但是定制家具也是家具,我們此前的家具產品也是依據國家標準進行生產制造的,只不過現如今我們對定制家具這個品類有了更高的要求,比之成品家具,定制家具產品涉及到的生產過程可能更加復雜。”在周凱軍看來,《全屋定制家居產品》標準的出臺其實就是在原有的家具生產標準基礎上,對產品的生產制造做了一次全方位的細節化的提升。
“定制”并非新概念
盡管定制家居行業標準剛剛出臺,但是,定制家具這一概念卻已經由來已久。
早在多年以前,中國的絕大多數老百姓都與定制家具有過親密接觸。曾經中國的老百姓習慣于請木匠師傅幫著家里打家具,盡管其款式、品質及專業化程度無法與今天的定制家具相比,但這卻是中國早期定制家具的雛形。
但是,隨著工業化生產的需要,這種手工作坊式的定制家具模式注定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單從資源節約的角度講,只有工業化的生產制造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出產品的優良性價比,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實現批量化生產、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2003年前后,這個行業中的領先企業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機器標準化生產制造模式。
后來到了2007年前后,這種制造模式開始得到普及,一些嗅覺敏銳的企業也是在那一年感受到了未來定制家居市場的曙光。
那一時期,歐派、索菲亞、頂固和好萊客等一眾品牌,都已經開始涉足定制家居行業。不過他們90%以上都是以單品定制為主,而且基本上都是從衣柜類定制產品開始入手。
歐派北京公司副總經理姚剛回憶說:“其實早在2010年之前,我們就已經想過推出全屋定制的概念,但是那段時間市場需求還不成熟,因為需求量少、產能提不上來,導致效益不高。”據了解,盡管那一時期索菲亞等企業的發展態勢良好,但是這些定制家居企業的規模普遍不大,它們可能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大眾對這個品類的關注度其實很低。
不過俗話說得好,變化總是在悄無聲息中慢慢到來。
頭些年消費者可能還熱衷于定制某一單品,但是漸漸地大家開始發現,這樣東挑西選買家具的結果就是導致居室整體風格紊亂,于是,消費者對于全屋定制的需求得到初步釋放。
到了2010年,這個行業終于迎來了屬于他們的春天,紛紛步入飛速發展時期。
2009年,飛美家具作為家具領域的新人,卻直接以定制的身份進入,而這也引起了業內企業的關注,他們開始意識到單品定制已經漸漸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在整個行業經歷著信息化改造的同時,各個企業的產能也在飛速的變化當中。以前靠人解決的問題,如今開始依靠系統軟件解決。也是在這一時期,企業開始嘗試提供例如榻榻米、飄窗等特殊區域的定制服務。慢慢的,各家企業開始紛紛推出全屋定制服務。
“以前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等家居賣場都不知道該把定制家居展廳安排在哪個區域合適,但是到了2011年,他們開始為定制家居企業單獨辟出了一個樓層集中展示。”姚剛回憶道。
不過在定制家居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現代的定制家居其實是變相回到了多年以前的小木匠時代。對此,何弘毅稱這種說法未免有失偏頗。“如今企業為消費者提供的定制服務跟曾經的小木匠到老百姓家里打家具有著本質的區別,現在我們在做的其實是個性化與標準化的有機結合,是在標準中追求個性。”
何弘毅強調稱,現在定制家居的核心是提供全屋設計解決方案,而非簡單的個性化定制。
設計成定制家居短板
如果說2009年涉足這一領域的企業不過幾家,那么如今很多傳統家具品牌也開始推出自己的定制產品系列。周凱軍感言,目前市場需求量已達到一定規模,這時如果不做定制家居,在現在這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廝殺年代,企業的日子將很難過。
然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缺乏硬性的行業標準,定制家居市場一度被很多人錯認為入行無門檻。但是,隨著從事定制家居的企業越來越多,想要在業內做強做大絕非易事。有人稱,企業想要嶄露頭角其實需要面臨諸如制造模式、信息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建設等很多壁壘。
對此,北京晚報家居周刊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個行業在這些年間經歷了巨大的技術改革。很多企業已經從效率低下、出錯率高的人工拆單,到如今通過電腦進行系統化拆單、自動分配生產流水線;從曾經的工作人員親自到場監督訂單,到如今通過手機客戶端app進行遠程操控。
“以前企業的人為環節太多,訂單容易出錯,為此我們還需要負擔額外的產品成本,客戶滿意度還很差,但是現在隨著信息系統化建設的逐步強大,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一位定制家具企業負責人表示,盡管企業的生產技術不斷進步,但是設計師能力參差不齊也是現今行業客觀存在的一個問題。
何弘毅告訴北京晚報家居周刊記者,優秀的室內設計師是現在這個行業最為稀缺的資源之一,現在圈內的很多從業設計師要么對產品的工藝和材料不熟悉,要么對房屋的實用性、審美性把握不到位。他認為,在產品質量已經成為標配的今天,設計對定制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的設計師對生產工藝不夠了解,前期圖紙畫得很漂亮,但是到了加工制造環節才發現產品根本做不出來;有的設計師在設計環節缺乏成本意識,原本可以用2.4米的標準板材,他卻偏偏設計成了2.7米,標準產品能解決的、卻被設計師設計成了非標產品,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成本。” 他同時指出,因為國內建筑在施工方面標準化不高,房間墻面普遍不平,所以在做定制類產品的時候,設計師需要測量很多個點,額外增加了產品的設計難度。
不過對于這一難題,姚剛認為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更多的問題將通過技術手段得以解決,未來設計師在定制企業中的重要性將會降低。“一家企業依靠員工的個人能力是很難做大的,未來,我們期望能夠將人和機器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定制家居價值最大化。”
姚剛認為,設計是短板,但系統同樣也是痛點,未來工廠生產制造產品、保障產品品質的穩定性,都得依托強大的系統。